1894年,美国GDP总量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此后130年的时间内,英苏德日在第二的位置上依次交替,但却始终无法撼动美国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宝座。
直到2010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GDP总量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2021年中国经济规模再创新高,GDP为美国总量的77%,外界普遍猜测,中国未来二十年内一定会赶超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
然而就在外界对中国经济寄予厚望的关键时刻,2022年、2023年中国GDP占美国比重却屡次下降,次年跌至70%,去年更是下降至65%,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占比仅剩下59%,相当于美国一半出头。
一时之间,各类负面言论甚嚣尘上,人们纷纷揣测:难道中国经济的崛起之路到此为止了?
美国的经济打压
1960年是中美经济差距最为悬殊的时期,中国GDP仅有可怜的597亿美元,彼时的美国已经高达5433亿美元,双方差距多达8倍。这是中国经济的至暗时期,没有任何一位经济学家相信,中国经济能在未来50年内对美国构成威胁。
但在2021年,中国经济积沙成丘,达到了震惊全球的17.82万亿美元,高达全球第一经济体美国GDP体量的77%。但接下来一连两年,中国经济比重却不断下降,对此美国媒体幸灾乐祸的表示:中国GDP终生无法超过美国。甚至还有一种言论,说中国中了美国70%GDP红线魔咒。
什么是70%红线魔咒?上世纪七十年代,日苏两国都曾面对经济瓶颈,自身GDP总量始终无法跨越美国70%的这道关口。苏联已经解体,在此我们以日本举例。
八十年代,日本GDP已经是美国一半有余,当时日本持有2850亿美元的美国证券与直接资产,控制了全美3290亿美元的银行资产,购置了美国40%的国债,所操控资金占纽约股票交易所单日交易量的25%。
日本不仅对美国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力,还向美国出口了大量工业产品。当时美国市场1/5的半导体设备、1/3的汽车、1/2的机床都产自日本。通过美国资金、技术、资源扶持,日本经济卧薪尝胆厚积薄发,终于在60年代实现腾飞,80年代创造奇迹,但这自然也不被美国所容忍。
为了打压日本经济发展,美国国内提出购入日元债券,限制日本压低汇率、推动日本金融开放等11套制裁方案,通过将汇率问题政治化,来直接逼迫日元升值。
1985年,G5集团政府代表在纽约广场酒店召开会议,一致承诺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强行要求日元升值,最终导致日本经济严重衰落,国际化进程戛然而止,此后再无挑战美国金融经济的实力和地位。
难道两年前曾创造近八成GDP比重的中国,也是因为触碰了美国经济红线,才导致近两年势头不再的?其实是有一部分此方面的因素,因为美国近两年对中国疯狂展开经济制裁是客观事实。
2021年拜登发表了上任后的首次外交讲话,当时明确表态中国是最严峻的竞争者,对美国的繁荣、安全和价值观造成了重大挑战。
同年4月,美国在《2021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中将中国列为首要威胁,次年印发新版《印太战略》、《印太经济框架》、《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企图通过芯片竞争、地缘政治来一举阻断中国突飞猛进的崛起态势。
拜登政府的对华制裁,从小院高墙全面强化为了多方围堵,中国科技发展和全球贸易或多或少会受此影响。临近美国新总统选举,如果特朗普重新当任,作为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始作俑者,届时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制裁恐怕会再度升级。
更关键的因素
虽然美国的制裁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些许影响,但远未到当年日本一蹶不振的地步。中国GDP增速近两年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保持着高速增长。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5.2%,而美国同年增速为2.5%。
从双方增幅分析,我国经济占比应该是越来越高才对,但现实却是双方差距再度拉开,这直接说明中美GDP差值的进一步拉大,实际更多程度上不是中国落伍放缓,而是美国GDP统计掺水过多。
中美GDP比重计算,是将中国GDP直接除以美国GDP,但这个过程完全忽略了两国物价差问题。同样的一亿美元,在物价更为低廉的中国能购买更多商品,美国则反之。
美元和人民币的购买力比大约是1:3.99,即美国一美元购买力相当于中国的4元人民币。但双方货币汇率却常年保持在1:7上下,这个误差是极为巨大的,如果我们将中国人民币按照购买力的价值,以4:1的汇率直接换算成美国的美元,那中国的GDP总量将会迅猛窜升,而这才应该是最公平,最正确,最能反应中美经济水平的对比方式。
其次美国是十分擅长通过一些金融手段来粉饰国家GDP的,比如加息。所谓加息就是提升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利息,加息能有效吸引各国资本家争先恐后的将积蓄兑换为美元去获取更高的利息。美元的稀缺会带动自身升值,相对于人民币的价值会进一步提升,导致我国的GDP比重陷入暴跌。
最后汇率波动也会直接影响比较数据,各国GDP统计需要事先将本国货币兑换为美元,但汇率一直在处于波动状态,尤其是近两年美国汇率跌宕起伏尤为严重,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时有发生。如此一来,美国便有了主场优势。
总的来说,中美GDP差距进一步拉开的主因,就是美国加息引发人民币贬值,如果双方同时回到2022年的汇率起跑线,中美的GDP差距不仅不会被扩发,反而还会进一步缩小,最起码我国GDP比重将高达80%以上。可美国不断加息不会引发负面反应吗?
答案是有,而且十分严重。加息意味着美联储要支付各州银行更高额的利息,2023年美联储足足亏了1100多亿美元。这时候他们就需要降息来缓解压力,可一旦降息,货币又会向更加安全的中国流动,届时反而会被我国狠狠反制。所以美国如今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在现阶段美元回流、他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美国国内通胀水平是十分严重的。步入2024年来,美国通胀率再度提升4%,距离美联储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通胀会导致本国GDP数据过度虚高,比如相同电视机,单台售价5千,售卖100台,贡献GDP就是50万。但如果物价通胀,电视机涨到了7千,贡献GDP也会保障至70万,相同的物品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经济价值,这就是通胀的负面效果。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35年后,中国和印度有望稳定全球第一二大经济体,美国有可能随之滑落至第三。就连普京总统也亲口承认过,如果根据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GDP总量现在就已经超过了美国。
此话并非虚言,中国的强大经济潜力是无穷无尽的,GDP总量并不能精确呈现出中国的经济现状,相比之下其实实际增长率要更具备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