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疫情反复俄乌战事下中国设定5.5%增长目标 乱局中稳经济实体纾困到位是关键

新冠疫情仍在反复,俄乌战事正酣,中国两会如期召开。对于今年经济增长目标5.5%左右的设定,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同时也颇具“挑战性”,既体现了积极态度,又为乱局下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留下余地。

受访的专家们指出,虽然2.8%左右的赤字率让市场略感失望,但实际支出的规模却不低,同时伴有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显示稳经济大盘助力企业抒困的政策力度在明显加大。疫情以及地缘政治紧张使得经济的不确定性明显升高。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复杂的环境,更加具有挑战性,科技脱钩的挑战更大”,花旗私人银行亚太经济研究主管刘利刚表示。

一位财税领域的政府官员对路透表示,今年在GDP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赤字率安排2.8%左右仍然算比较高的。用“左右”一词,表明赤字率在需要时还可提高1-2个百分点。

而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已经接近过去的“4万亿”规模,这部分专项债不计入财政赤字,但计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所以,今年政府实际财政赤字还要大许多。

“总体看,今年财政政策力度还是比较大,目的是尽量减缓经济的下行压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的过渡空间”,他说。

此外,实行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这相当于对企业直接大规模减税1.5万亿元,主要利好初创型、科创型企业,这又是一笔相当于“财政赤字”的刺激政策。

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亦在部长通道上称,今年赤字率适当下调,是保持财政可持续的重要举措,而今年财政支出强度不仅不会下降,而且比去年会有所提高。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也认为,尽管2.8%的赤字率略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但是考虑到今年的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这样大致测算下来,今年的广义赤字率将达到7%左右,明显高于去年偏紧缩的5.2%,还是边际宽松的。与其他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转移支付和纾困政策相配合,还是能够起到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Advertisement

他认为,今年宏观调控的大思路除了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稳定,市场主体和就业面保持稳定外,还体现了可持续性,赤字率的确定体现了政策的稳定,强调财政的可持续性。此外,在内部的三重压力和外部的地缘政治紧张下,对能源、粮食、供应链安全需格外重视。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2年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3.65万亿元人民币。

政府工作报告称,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稳经济难度大**

相较2021年初设定的6%以上目标,实际实现8.1%;今年中国设定5.5%的目标看似调降,但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反复,对消费服务业影响仍大且战事影响未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面临新一轮涨势,中国今年经济稳大盘的难度只大不小。

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排第一的就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周六人大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称,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人民币,一年净增13万亿元。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韧性,以及市场主体活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很强。

他表示,尽管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不少,但“今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助力实体经济,有政策更要能落地**

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中国要实现“六稳六保”,不仅需要政策发力靠前,更需要助企抒困的政策落实到位。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排序中,稳经济大盘位列第一,第二就是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看来,今年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同时疫情对消费尤其是服务业影响仍然可能较大,这更需要扩内需增加消费的政策落到实处。要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还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去年下半年很多职能部门部门已经率先出台相关政策,体现出了政策发力靠前的精神,尤其是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边际松动,一批重大项目提前部署,均有助于稳定经济大盘。”张永军称。

前述财税领域的官员称,今年减税降费政策将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的支持力度。对这些市场主体的保护有利于支持企业发展良好生态的形成。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同时也更加牵动就业稳定,这也将是政策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前期已经出台了精准帮扶措施。

“实体经济才是中国稳经济大盘的重中之重,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助困政策,但让政策落地并见效,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政策帮扶红利是关键。”该位官员称。(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