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日本政府颇有一种“心中石头终于落地”的感觉——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终于敲定了,更重要的是,李克强总理不仅要参加会议,还将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
此外,李克强总理还在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朝日新闻》发表署名文章《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
文中写道,当前,中日关系出现改善势头,站在重返正常发展轨道的路口。未来去向何处、应该做何选择?历史既可给人启迪,也能给人警示。
这个消息可把日本政府乐坏了。因为中国总理的上一次正式访日还要追溯到2010年5月。201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到访过日本,但那次不是正式访问。中日关系2012年开始因钓鱼岛问题等因素降温,此后至今,中国总理再未踏足日本。这样算起来,前后间隔已达8年之久。
如今终于把李克强总理盼来了,日本政府将拿出“公宾”这一最高礼遇。按照日本宫内厅规定,“公宾”是指可享有日本皇室接待资格的外国王族或政府首脑,日本政府将竭尽礼节予以接待。日媒分析称,日本政府期待通过这样的做法,展现改善日中关系的热情。
想必很多人注意到了,近段时间以来,中日关系在逐渐回暖。李克强总理此访,回应了日本方面的关切,释放了较为明确的信号,中日关系也因此迎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甚至还有日本媒体预测,这可能将推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华和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访日。
以历史眼光来看,中日关系于眼下回暖实为一个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一来,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作为“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之一,友好条约不单是政治文件,更得到了中国全国人大和日本国会众参两院的正式批准,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中日和平友好的大方向。其他三个政治文件分别为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以及2008年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顺着时间脉络即可看出,这些政治文件体现出了鲜明的“累加性”,尤其是近四十年来,中日“逢八”签署文件,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日领导人多次会晤,两国间多种沟通机制逐步恢复。日方也开始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在对华关系上释放出了很多正面信息。在这一轮接触中,2018年已经被定调为了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年,留给2018年的问题是:中日之间会达成什么“新共识”?它能让两国关系续航多久?
二来,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国与国之间交往,空谈友好往往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有共同利益打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各界在中国投资兴业,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别的不说,单是晋身“新四大发明”的中国高铁,就跟日本新干线渊源颇深。当然,日本也受益于中国的发展红利,如今中日两国分别是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三的经济大国,GDP之和已占到全世界的20%。
曾几何时,日本敢跟中国叫板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美国的撑腰。但美国人的不靠谱有目共睹,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大兴贸易保护之风,还对盟友搞区别对待。自特朗普签署命令决定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全面征税以来,日本是唯一一个到目前为止仍未获得“关税豁免”的美国“主要盟友”。
诸如此类的“背叛”,加速着日本对中国的“回心转意”。有美国记者讽刺“感谢特朗普总统,他在任内终于办成了一件大事——将美国坚定的盟友日本推入竞争对手中国的怀抱。”
每逢特定时间节点,总能引人省思历史、总结得失。想必日本政府也慢慢回过味儿来,愈发深刻地体察到了和平友好对于我们这对近邻的重要性。在为之稍感欣慰之余,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中日之间的问题犹在,两国改善关系的基础仍较脆弱。
比如,日本方面微妙的心态。日本始终未能正视历史问题,面对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又倍感失落。究竟能否放下意气之争,拿出诚意和中国交好合作还有待观察。
再如,日本即便偶尔遭受打击,也还是对美国“忠心耿耿”。有人形容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中日必须吵架,但不能打架。作为棋子的日本,有心跟中国修好而获利,却无法摆脱美国的控制。当大哥需要小弟搞事情时,小弟恐怕也是不得不听的。
总而言之,在中国崛起、实力大增的背景之下,中日友好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注定是曲折的。当前的回暖态势十分可贵,我们热切期盼日本能够且行且珍惜。
安倍对媒体说,“为了日中、日韩关系今后的发展,将从一切角度展开讨论”,和中韩两国领导人“推心置腹”,这番表态,其中有多少真心呢?